上海2025年11月6日 /美通社/ -- 在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由天津市互聯網醫學科普協會發起,積極響應"健康中國"行動號召的"心腎守護 循證科普"項目,在諾華展臺成功舉辦了專題活動。該項目秉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核心原則,致力于通過嚴謹、科學的循證醫學證據,向公眾傳播權威、易懂的心腎健康知識,持續提升全民健康素養,助力患者進行科學的自我健康管理。此次活動通過專家互動、科普展示等形式,為進博會觀眾帶來了一場專業與溫情并存的健康科普盛宴。
以循證科普為理念依托,促進大眾健康管理水平提升
2024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聯合發布了《全民健康素養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提出要增加優質健康科普作品供給,并努力營造健康科普信息傳播環境更加清朗的社會氛圍。在這一國家戰略背景下,以循證醫學理念為依托,加強醫生對科普素養的認知,已成為提升科普公信力的關鍵所在。
作為循證科普的推動者,李鶴表示:"當前,網絡信息魚龍混雜,公眾健康認知面臨著嚴峻挑戰。醫生的戰場絕不能局限于診室,科普領域更是我們用專業所長重塑公信力的重要陣地,作為接受過科學教育的臨床醫生,我們有能力更有責任以科學和理性的聲音參與健康傳播。提升公眾的健康素養,關鍵在于培養公眾的批判性思維和自我管理能力,循證醫學科普正是這一行動的實踐途徑。通過實施本項目,我們希望能夠更好地推動循證醫學健康科普知識的普及和傳播,讓更多醫生創作出科學嚴謹、生動易懂的科普知識,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循證科普的理念在臨床醫生群體中引發了健康科普方式的思維轉變。在進博會現場,兩位參與現場活動的心血管專家也分享了他們的心路歷程和實踐成果。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科副主任金賢表示:"接觸循證科普后,我學會了用‘證據金字塔'篩選信息,在科普內容中引用科學證據,這不僅提升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也讓我深刻體會到,循證證據比個人經驗更有力量。"
同濟大學附屬上海第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張獻玲主任從患者溝通與需求聚焦的角度,分享了其開展循證科普的深刻體會:"循證科普的核心價值,在于將嚴謹的臨床證據轉化為公眾能理解、能信任、能踐行的健康行動。他不僅讓我精準聚焦患者關切的真實問題,更在糾正普遍認知誤區、提升用藥依從性與疾病預防意識上展現出巨大力量。當科學知識切實轉化為患者的自覺行為時,我深刻認識到,以循證為基石、以需求為導向的科普,是臨床工作最有效的延伸,也是構建醫患信任、賦能公眾自主健康管理的必由之路。"
科普教育與創新治療并舉,慢病邁向共管共治新階段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心腦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重大慢性疾病已成為威脅國民健康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目前,我國心血管與慢性腎臟病患者總數已超過4億人,其高患病率對社會、家庭及個人造成沉重的醫療和經濟負擔。此外,心血管疾病與慢性腎臟疾病在發病機制和臨床表現上密切相關,且常常并存,顯著增加了疾病綜合管理的復雜性。
諾華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心血管、腎臟及代謝治療領域兼創新患者服務負責人管宏表示:"在醫藥健康科普需求爆發式增長的當下,醫藥企業的角色定位尤為特殊且關鍵。作為最早進入中國的跨國藥企之一,諾華深知我們的責任不止于創新藥的研發。我們始終將‘醫療+科普'視為推動患者健康的兩大核心要素:一方面持續投入研發,為臨床提供更優治療方案;另一方面攜手醫生同道與媒體伙伴,支持專業教育與公眾科普,搭建從臨床到患者家庭的健康橋梁。面向未來,諾華將與廣大醫生和媒體伙伴繼續并肩前行,積極響應國家‘健康中國'的號召,助力提高全民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