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5年11月10日 /美通社/ -- 近日,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與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哈醫大二院)合作的研究成果,發表于Nature出版集團旗下學術期刊 Cancer Gene Therapy(IF=5.0)。論文題為:Using RNA-seq for detecting MRD in multiple myeloma: high sensitivity and prognostic value。本研究首次建立了一套基于全轉錄組測序(RNA-seq)的高靈敏度、高準確性的多發性骨髓瘤(MM)微小殘留?。∕RD)監測新流程,并系統驗證了其在MM-MRD臨床監測中的準確性與臨床價值,為MM治療監測提供了一種更靈敏、更準確的新策略。
團隊與合作
本研究同時是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與哈醫大二院聯合培養博士研究項目的重要成果。哈醫大二院的任雨悅博士與陸道培醫院的劉銘、房建成為共同第一作者;王巍主任(哈醫大二院)與劉紅星主任(陸道培醫院)為共同通訊作者。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主要承擔了實驗設計、RNA測序與生物信息學分析工作,哈醫大二院團隊主要承擔了患者臨床資料分析與論文撰寫,充分展現了兩院在科研協同與人才培養方面的緊密合作。
研究亮點
更準確的腫瘤細胞標簽序列鑒定:基于免疫球蛋白(IG)基因序列的MRD分析依賴于腫瘤特異性的IG標簽序列的準確鑒定。但由于MM腫瘤細胞的IG基因通常具有較高的體細胞突變(SHM)率,這會導致對相當比例的患者,可能會發生IG標簽序列鑒定錯誤,從而導致MRD監測的靶標和結果錯誤。而本研究新建立基于優化的RNA-seq實驗流程分析IG基因序列的方法,可以完全避免 SHM 的不利影響,從技術原理層面保證了 IG 標簽序列的準確鑒定。
更高的檢測靈敏度保障:雖然目前多種基于DNA水平的靶向IG測序的MM-MRD檢測方案也經常宣稱可做到10-5~10-6檢測靈敏度,但由于技術原理的限制和SHM的不利影響,事實上幾乎都難以穩定做到。本研究新建立的RNA-seq實驗流程利用了 IG 基因在 MM細胞中超高表達的特點,并且可以完全克服SHM的不利影響,因此可穩定實現高達10-5(IGH)~10-6(IGK/L)的MRD檢測靈敏度。
多維度信息整合分析:本研究新建立的RNA-seq分析流程,不僅分析MM腫瘤細胞的IG標簽序列,還可獲得更全面的全轉錄組的基因表達信息,可評估MM細胞轉錄特征與免疫微環境狀態,提供更豐富的分子層面信息。
更好的預后指導價值:新方法對MM-MRD的分析準確性和檢測靈敏度都有更好的保障,可有效減低錯誤的監測導致的誤讀誤判和由于檢測靈敏度不足導致的假陰性結果。因此基于新方法的MM-MRD檢測結果可以更好地反應治療效果和預測復發風險,為臨床療效評估與風險分層管理提供更精準的檢測指標。
該研究成果體現了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在血液病檢測技術領域的持續創新能力,同時展示了一項新的與合作院校在博士合作培養與轉化醫學研究方面的成功范例。陸道培分子醫學團隊將持續深化高通量測序、基因組分析、單細胞組學與液體活檢等前沿技術在白血病、骨髓瘤及移植后并發癥中的應用研究,助力血液病精準診療的臨床實踐。
共同第一作者:劉銘 陸道培醫院分子醫學室 分子病理醫師
房建成 陸道培醫院分子醫學室 生物信息工程師
共同通訊作者:劉紅星 北京陸道培血液病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道培醫院病理和檢驗醫學科主任